webpack是如何加载模块的(三):react是如何实现路由级动态加载的
以下内容所使用的webpack版本是4.43。
react实现动态加载官方目前给出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使用import()
语法,配合loadable-component这个第三方库使用;一种是使用React.lazy()
。React.lazy()
目前不支持服务端渲染,如果想在服务端做动态加载只能使用import()
+loadable-component方法。
实现动态加载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哪些代码需要动态加载,也就是代码的分割界限如何设定。分割的一个标准就是要确保分割后的代码在动态加载时不能影响到用户体验。
路由级动态加载就是根据路由来进行代码分割。应用中的代码是按照路由进行分割的,路由不同的页面在打包时会被打包到不同文件中,当访问某个具体路由时,当前路由对应的页面就会被动态加载进来。根据路由来进行代码分割的好处就是用户一般感知不到代码加载过程。因为用户一般习惯于在页面切换的间隙有一定的等待时间,如果在这个等待时间加载代码的话,那么代码加载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会比较小。而且由于在切换页面时用户默认允许一个等待时间,在等待时也不会对元素进行操作,也就避免了一些异常情况的出现。
下面看下loadable-component实现路由级动态加载的逻辑。
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讲解,我们知道,import(chunkId)
语法在编译后实际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1 | __webpack_require_.e(chunkId).then(__webpack_require.bind(chunkPath)) |
__webpack_require.e()
:动态加载代码
__webpack_require.bind(chunkPath)
:运行模块代码,并返回模块导出的内容
以上这些将在下面讲解的时候用到。
App.js
1 | import React, { useState } from 'react'; |
Async.js
1 |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
上面组件的业务很简单:当访问/async
路由时先去远程加载Async
组件代码然后再渲染。
<Route />
路由组件的作用是当访问这个路由时再渲染对应的页面/组件,动态加载的功能并不是<Route />
实现的。对于要动态加载的组件,需要通过loadable()
方法处理下,loadable()
其实是一个具有动态加载内部组件功能的HOC,为了方便后面的叙述,把经过loadable处理过的组件加个HOC-前缀。
1 | const HOCAsync = loadable( |
当访问/async
路由时,HOCAsync
会先被渲染,其内部检测到真正的Async组件代码还没有加载的话就会先去加载,加载结束后再渲染。
接着来看下loadable()
方法是如何实现动态加载的。
文章开头就说了,import(chunkId)
在经过编译后变成下面的样子:
1 | __webpack_require_.e(chunkId).then(__webpack_require.bind(chunkPath)) |
那么()=>import('./Async')
编译后的结果其实就是:
1 | ()=> __webpack_require_.e(chunkId).then(__webpack_require.bind(chunkPath)) |
说白了就是一个返回模块导出内容的函数。
loadable()
内部的实现逻辑其实也比较简单,在componentDidMount()
中触发执行上面的代码加载逻辑:
1 | componentDidMount() { |
加载完毕就能获取到组件内容,然后渲染:
1 | loadAsync() { |
loadAsync()
方法将获取到的模块内容放到result
变量中,接下来在render()
方法中渲染result
:
1 | render() { |
loadable()
方法对组件做了一定的性能优化。在使用时,可以传入cacheKey,用来作为组件是否发生改变的标志,如果没有传入cacheKey,则默认使用JSON.stringfy(props)
的返回值作为cacheKey,每次外层HOC更新完毕后会比较前后两次cacheKey是否发生改变,如有改变,则重新调用this.loadAsync()
方法计算最新的组件内容然后再渲染:
1 | function getCacheKey(props) { |
总结:loadable是一个HOC,内部依然是使用的webpack的__webpack_require_.e(chunkId)
方法动态加载的代码。在工作时,外层组件会先去远程加载组件内容,然后再渲染。可以设置cacheKey属性,增强组件性能。